加大截面加固技術
來源:新時代加固公司 發布時間:2017-03-07加大截面加固技術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一種傳統的加固方法,通過增大原結構構件的截面尺寸并增配計算所需的鋼筋與原結構共同受力,用鋼筋混凝土或灌漿料增大原混凝土結構截面面積用來提高結構承載力,提高構件的強度和剛度,適用于梁、板、墻、柱構件的加固;本技術可使新、舊部位良好的結合,形成一個新的受力整體,施工技術比較成熟,但該方法施工過程復雜、工期長、濕作業量大。
技術特點:
◆技術可靠,能較大提高被加固構件的承載能力;
◆增大原構件的截面尺寸,施工時需較大空間,施工周期較長。
應用范圍:
◆廣泛應用于建筑物柱、梁的加固。

增大截面加固施工特點與要求
增大截面加固法為傳統的加固施工工法,主要此方法適用于梁的剛度、抗彎或抗剪承載力不足且相差較大的情況或原柱的強度或剛度不足的加固。其主要特點和相關要求有:
(1)加固用鋼材加工及表面處理工序繁多,工程量大。
(2)現場運輸量大,濕作業工作量大,工人勞動強度高。
(3)能充分發揮鋼材和混凝土整體工作性能,加固效果好。
(4)混凝土硬化時間長,需長期養護。
(5)本方法不適用于素混凝土構件,原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10。

增大截面加固施工要求
1、原有構件混凝土表面處理:把構件表面的抹灰層鏟除,對混凝土表面存在的缺陷清理至密實部位,并將表面鑿毛,要求打成麻坑或溝槽,坑和槽深度不宜小于6mm,麻坑每100mmx100mm的面積內不宜少于5個;溝槽間距不宜大于箍筋間距或200mm,采用三面或四面外包方法加固梁獲柱時,應將其棱角打掉。
2、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塊、碎渣、粉末,并用壓力水沖洗干凈,如構件表面凹處有積水,應用麻布吸去。
3、為了加強新、舊混凝土的整體結合,在澆筑混凝土前,在原有混凝土結合面上先涂刷一層高粘結性能的界面結合劑;
4、加固鋼筋和原有構件受力鋼筋之間采用連接短鋼筋焊接時,應鑿除混凝土的保護層并至少裸露出鋼筋截面的一半,對原有和新加受力鋼筋都必須進行除銹處理,在受力鋼筋上施焊前應采取卸荷載或臨時支撐措施。為了減小焊接造成的附加應力,施焊時應逐根分區、分段、分層和從中間向兩端進行焊接,焊縫要飽滿,盡可能減少或避免對受力鋼筋的損傷,應由有相當專業水平的技工來操作。
5、混凝土中粗骨料宜用堅硬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徑不宜大于20mm,對于厚度小于100mm的混凝土,宜采用細石混凝土;
6、由于原結構混凝土收縮已完成,后澆混凝土凝固收縮時易造成界面開裂或板面后澆層龜裂。因此,在澆筑加固混凝土12小時內就開始飽水養護,養護期不宜小于2周.
增

大截面加固施工工藝
(1)測量放線:根據設計圖紙要求,施測混凝土柱、梁增大截面尺寸,及柱、梁上植筋位置、主筋位置的布置線。
(2)鋼筋表面處理:對鋼筋進行打磨除銹處理,然后用脫脂棉沾丙酮擦拭干凈。
(3)混凝土基層表面處理:對原混凝土構件的新舊結合面進行剔鑿,然后用無油壓縮空氣除去粉塵,或清水沖洗干凈。
(4)鉆孔植筋:按新縱向鋼筋位置定位后用電錘鉆鉆孔,清孔處理后注入植筋膠插入鋼筋,錨入深度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要求;箍筋、拉結鋼筋植筋同縱向受力鋼筋。
(5)鋼筋連接、綁扎
(6)支設模板
(7)澆注混凝土
截面加大加固法施工的注意事項:
加固前的卸荷處理,連接處的表面處理,新增層的施工。施工中應用到新舊混凝土截面處理專用技術。
(1)截面加大加固前的卸荷。加固一般都存在新加部分應力滯后問題,為了使新舊結構盡可能共同受力,加固前應盡量卸去原結構所承受的荷載,完全和精確的卸荷可采用千斤頂反向加載,簡單的卸荷可僅移去活荷載,并控制施工荷載。
(2)連接表面的處理。對原有混凝土的缺陷清理至密實部位,鑿去一切風化酥松層、碳化銹層及油污層,并將表面鑿毛或打成溝槽。溝槽的深度不宜小于6mm,間距不宜大于箍筋間距或200mm,被包的混凝土棱角應打掉,同時應除去浮碴、塵土。原有混凝土表面應沖洗干凈,澆注混凝土前,原混凝土表面應保濕,擦干滯留水,刷凈水泥漿或涂刷界面處理劑進行處理。原有和新設受力鋼筋應進行除銹處理;在受力鋼筋上施焊前應采取卸荷或支撐措施,并應逐根分區分段分層進行焊接,以盡量減少焊接熱量對鋼筋的影響。
(3)新增層的施工。模板搭設、鋼筋安置以及新混凝土的澆注和養護,應符合國家標準《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要求。
(4)施工工藝。截面加大加固法加固施工時,推薦采用施工工藝是:
a噴射混凝土澆筑工藝,施工較為簡便,混凝土質量和結合性能可顯著提高,與普通混凝土相比,噴射混凝土早期強度較高,常溫下一天的抗壓強度可達6.0~15.0Mpa,與舊混凝土的粘強強度較高,粘結抗拉強度可達1.5~2.5Mpa,接近混凝土本身強度,比普通混凝土粘結強度高2~4倍。